马拉松配速跑步非常重要,不过许多跑者对其理解及运用存在偏差。那么,究竟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完成一场马拉松配速跑?
配速的定义
完成42.2公里的速度被称为马拉松配速,这种速度对全程马拉松选手的训练至关重要,但在半程或10公里比赛中影响不大。许多跑者在设定配速时,会先确定目标完成时间,然后根据这个时间反推训练速度,这可以理解为“期望值”的运用。
实例分析配速
A君在2017年参加的那场马拉松,尽管气温只有12度,且他提前四个月就开始了充分的训练,但他依然以稳定的速度,用时3小时52分钟完成了全程,平均配速为每公里5分30秒。这个速度就是他当次马拉松的实际配速,按照这个速度进行训练是适宜的。
初期配速难确定
投入四个月的马拉松训练后,前两个月的比赛节奏难以把握。在整个训练期间,运动员往往在疲惫状态下进行训练,每周都有速度训练,周末则进行长距离跑步,累积的疲劳使得以马拉松配速完成30公里的长跑变得异常艰难。
初期配速跑意义不大
训练开始阶段设定的“实际值”配速,跑步后感觉非常疲惫,有时甚至体力耗尽,这样的配速并不适合马拉松。再者,“实际值”往往是在完成完整训练准备后才得出的,而重新开始训练时,体能状态通常不如训练高峰期。
示例训练分段配速
对于30公里的跑步训练,A君的最佳成绩是3小时52分,保持每公里5分30秒的速度。具体来说,可以将30公里的距离划分为几个部分:首先是6分钟每公里的速度跑5公里,接着是5分50秒每公里的速度跑5公里,然后是5分40秒每公里的速度跑5公里,再之后是5分30秒每公里的速度跑10公里,最后是5分20秒每公里的速度跑5公里。完成15公里的跑步之后,接着以每公里5分30秒的速度进行测试,目的是看这样的速度是否适合作为目标赛事的配速标准。
重视心率反应
马拉松训练中,许多人只重视“配速”而忽视了“心率”的重要性。跑步时,心率不应在短时间内超过最大心率的90%,否则不管速度多快,都不算是一个恰当的马拉松配速。
在马拉松配速训练过程中,你遇到了哪些挑战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jinjiacc.com/html/tiyuwenda/10090.html